行香子·芙蓉
高启〔明代〕
如此红妆,不见春光,向菊前、莲后才芳。雁来时节,寒浥罗裳。正一番风,一番雨,一番霜。
兰舟不采,寂寞横塘,强相依、暮柳成行。湘江路远,吴苑池荒。恨月濛濛,人杳杳,水茫茫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这样的花姿如盛妆美人,未逢春光眷顾,只在菊花前、莲花后才吐放芬芳。大雁南飞时节,寒意沾湿了单薄的罗裳。正经历一阵风,一阵雨,一阵霜的层层侵袭。
采莲的兰舟不再来采撷,寂寞的横塘边,她只能勉强相依于成行的暮柳之旁。湘江路途遥远,吴苑池沼荒芜,满心怨恨如朦胧月色,所思之人踪迹杳然,唯有流水茫茫。
注释
红妆:比喻艳丽的花卉。
浥:湿润。
兰舟:木兰舟,亦用为小舟的美称。
濛濛:迷茫貌。
简析
此词托物喻人,以秋冬晚开之花自况。以不见春光菊前莲后暗喻生不逢时,风雨霜叠加渲染命运多舛;兰舟不采暮柳相依写尽无人赏识的寂寞,湘江吴苑以空间荒芜强化漂泊感。结句月濛濛三叠,将身世之恨、情路迷茫融入凄迷意境,物我交融,凄清深婉中见孤高与怅惘。
高启
高启(1336-1374),汉族,元末明初著名诗人,文学家。字季迪,号槎轩,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元末隐居吴淞青丘,自号青丘子。高启才华高逸,学问渊博,能文,尤精于诗,与刘基、宋濂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,又与杨基、张羽、徐贲被誉为“吴中四杰”,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“初明四杰”。又与王行等号“北郭十友”。明洪武初,以荐参修《元史》,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,受命教授诸王。擢户部右侍郎,力辞不受。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,获罪被诛。高启曾为之作《郡治上梁文》,有“龙蟠虎踞”四字,被疑为歌颂张士诚,连坐腰斩。著有《高太史大全集》《凫藻集》等。 887篇诗文 267条名句
当年卵化学为人
吴承恩〔明代〕
当年卵化学为人,立志修行果道真。
万劫无移居胜境,一朝有变散精神。
欺天罔上思高位,凌圣偷丹乱大轮。
恶贯满盈今有报,不知何日得翻身。
许衡不食梨
《元史》〔明代〕
许衡,字仲平,怀之河内人也,世为农。父通,避地河南,以泰和九年九月生衡于新郑县。幼有异质,七岁入学,授章句,问其师曰:“读书何为?”师曰:“取科第耳!”曰:“如斯而已乎?”师大奇之。每授书,又能问其旨义。久之,师谓其父母曰:“儿颖悟不凡,他日必有大过人者,吾非其师也。”遂辞去,父母强之不能止。如是者凡更三师。稍长,嗜学如饥渴,然遭世乱,且贫无书。尝从日者家见《书》疏义,因请寓宿,手抄归。既逃难徂徕山,始得《易》王辅嗣说。时兵乱中,衡夜思昼诵,身体而力践之,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。尝暑中过河阳,渴甚,道有梨,众争取啖之,衡独危坐树下自若。或问之,曰:“非其有而取之,不可也。”人曰:“世乱,此无主。”曰:“梨无主,吾心独无主乎?”
原州九日
赵时春〔明代〕
秋声咽塞笳,边气肃霜华。
九日登高处,群山入望赊。
苍蒹仍碧水,绿酒对黄花。
鸿鹄归何处,长天空落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