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卢令

诗经·国风·齐风〔先秦〕

卢令令,其人美且仁。
卢重环,其人美且鬈。
卢重鋂,其人美且偲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黑毛猎犬颈圈丁当响,那个猎人英俊又善良。
黑毛猎犬脖上套双环,那个猎人英俊又勇猛。
黑毛猎犬脖上环套环,那个猎人英俊又能干。

注释
卢:黑毛猎犬。令令:即“铃铃”,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。
其人:指猎人。仁:仁慈和善。
重环:大环套小环,又称子母环。
鬈:勇壮。一说发好貌。
重鋂: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。
偲:多才多智。一说须多而美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188-200
2、 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198-199

鉴赏

  此诗意在描写打猎人的本领和美德。其人带着猎犬出猎,品德仁慈,卷发美髯,具有长者之相。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,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。

 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。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,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。古人认为,国家要强盛,离不开文治武功。体魄强健,好勇善战,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。仁爱慈善,足智多谋,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。因此,文武并崇,刚柔兼济,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,一种共识。在这种风气影响下,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,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,就倍加赞赏,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关于此篇诗旨背景,历来看法不一,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:一、刺荒说。二、刺以色取人说。三、女恋男、女赞男之说。四、猎歌说(周蒙、冯宇《诗经百首译释》)。五、赞美猎者说(王质《诗总闻》、朱熹《诗集传》)。今人多从第五说,认为这是为赞美猎人而作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188-200
2、 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198-199

简析

  《卢令》是一首杂言古诗。诗中写一个壮美、仁爱、勇武、多才的年青猎人带着心爱的猎犬打猎的情景。全诗三章,每章二句,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,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,其文字简练,形象生动,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的民风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弈秋

孟子及弟子〔先秦〕

  孟子曰:“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吾见亦罕矣,吾退而寒之者至矣,吾如有萌焉何哉?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;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,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负暄献曝

列子 列子〔先秦〕

  昔者宋国有田夫,常衣缊黂,仅以过冬。暨春东作,自曝于日,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,绵纩狐貉。顾谓其妻曰:‘负日之暄,人莫知者;以献吾君,将有重赏。’里之富室告之曰:‘昔人有美戎菽,甘枲茎芹萍子者,对乡豪称之。乡豪取而尝之,蜇于口,惨于腹,众哂而怨之,其人大惭。子,此类也。’”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东门之枌

诗经·国风·陈风〔先秦〕

东门之枌,宛丘之栩。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
穀旦于差,南方之原。不绩其麻,市也婆娑。
穀旦于逝,越以鬷迈。视尔如荍,贻我握椒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